读《梁家河》感悟
来源:歇马所 作者:牛建 发布时间:2023年05月26日 11:40:56
今年是五四青年运动104周年,翻动红色书籍,百年前的历史仍历历在目。作为新时代青年,我们乘着时代发展的快车,沐浴着和平时代的阳光,生长在时代的春风里,当下的幸福我们感受的真切,苦难的日子似乎已离我们远去,那艰苦奋斗的脚步是不是可以就此停歇呢?
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——作为时代青年,我们到底要为自己描绘上怎样的底色。
静静翻阅《梁家河》,让人感受到被一股朴实的气息环绕。那种气息是黄土地的味道,是充斥着黄土地农民朴实情感的味道。同时,我也看到了一种坚持,一种心系百姓奋勇向前的坚持,一种理想与现实相互撕扯磨合的坚持。没有华丽的辞藻,却让人充满力量。像一阵微风,吹散掉脚下的积尘,让人看清了青年人前进的方向。
“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。不要小看梁家河,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。”印在纪实文学书《梁家河》封面上的这句话,是2015年2月13日总书记回到梁家河时对年轻人说的。1993年,习近平第一次回到梁家河时,乡亲们提到当年他在村里创建铁业社,为村民增加了收入,当年他带领大家开挖出陕西第一口沼气池,让村民用沼气照明、做饭的事。可是,习总书记所记得的,却是乡亲们曾经对他无私地帮助与保护,特别是他们敦厚朴实的品质深深影响着习近平今后的人生路。
收费员的工作相对枯燥,每天迎来送往司乘时间久了也会麻木。我们似乎习惯了上班、下班、出班这样的循环。我们卡在一种既不当先进,也不当落后的缝隙中求得一份安稳。那,当下的工作中有没有困难需要我们攻克?当然有,如何调动自己的积极性,按照要求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;工作中的点滴细节是否还能够完善,是否一点点的积累就能够推动行业的变革与发展?我认为是可以的,就像当年在梁家河的习总书记,在建沼气池的问题上一次次面对众人的质疑、观望,他决定亲自去四川寻找答案,步行40多里路来到县城向县委汇报,春节后便踏上了“取经”之路。考察过程成了坚定信心的过程,但现实中的难题一个接着一个,远超出想象。但他坚信,干是解决难题的唯一办法,事实是最好的辩手,建好的池子“会说话”。而最终陕西省第一口沿气池试验成功,并逐步推广到全省。
梁家河是个贫穷的小地方,那似乎不应该是拥有远大理想抱负的人会选择的人生起点,在那个资源匮乏、教育落后年代里,环顾梁家河四周,满地的黄沙看不到希望。但也总有人为了他人心中的希望而萌发出自己的希望。
回到工作本身,作为收费班长,除了管好现场的一亩三分地,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?去年7月是高岚所车流高峰期,我主动请缨前往高岚所进行支援,也为了接触更多不同的站所,来拓宽自己的行业认知水平,这是一种铺垫,是为了行业认知更具合理化提供一份保障;2020年,随着交通行业改革,全国高速实现一张网,ETC使用率直线上升,随之引起的矛盾和问题也越来越多。在工作之余我开展了“关于ETC办理推广以及提升ETC用户使用率的思考”的提案调研,总结了阻碍ETC使用健康发展的诸多问题,多角度对ETC未来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,希望能为推动高速行业改革发展贡献一些个人力量。青年要有梦想,但更应该脚踏实地,身为一名交通人,只要关乎行业,我都会花一份心思去留意,我只是看到了行业发展的另一张蓝图,只是发自本真的想让这件事变得更好。
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: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,跟党走,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,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,立志做有理想,敢担当,能吃苦,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。
回顾青年习近平在梁家河的七年岁月,对比梁家河的今昔变化,站在新的历史方位,人们时时感受到,梁家河这个坐落在陕西北部的小村庄,深深包含着为民造福的初心、追求真理的精神、埋头苦干的作风、攻坚克难的意志,成为每个怀揣梦想、甘于奉献的青年人的向往之地,梁家河那片土地上的故事还有很多,希望大家能够亲自去探索。
青年兴则国兴,青年强则国强。青年朝气蓬勃,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;希望大家都能够在拼搏奋斗中绽放自己的光芒。
友情链接:
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
湖北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
湖北省纪委监委
高速公路网站